新聞網
作為一名剛剛入校的年輕教師,起初步入教室進行授課的時候會面對很多問題:學生對課程沒有興趣,學習主動性差,知識接受力較低等等。為此,我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,發現自己一直都執著于“怎么教”,而沒有關注學生應該“怎么學”。通過反思,根據藥用植物學這門課程的特點(概念多,知識點分散,內容繁雜,但對學生職業發展至關重要),通過一些文獻及向其他老師借鑒,總結一些可以應用的教學理念與方法。
結合案例進行教學
在藥用植物學這門課中,利用生活中的案例來講解課本中的知識,可以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。例如莖的次生生長和次生結構這一知識點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,聯系生活中看到的古樹中間雖然已經空心,但是古樹依舊每年茂盛依舊。通過學生小組開展課堂討論,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來尋找造成古樹此種現象的原因。在討論過程中,教師要適當提出一些簡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,這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,調動學生積極性、引發學生興趣,提高學生歸納總結及口頭表達能力。
結合概念圖建立知識網絡
大部分學生對概念的掌握似是而非,不能清晰的指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。因此,在教學過程中,每一小結及每一章節結束后,我都會對知識點建立概念圖,通過知識網絡的建立讓學生明白這一段時間所學習的總體內容。例如在細胞教學中知識點比較繁瑣,細胞內細胞器數量多,學生很容易弄混。因此在細胞微觀觀察這一章節結束,給學生建立概念圖,學生對知識點的遞進及細節都一目了然。
利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
在教學過程中,采集校園內植物標本及生活中的瓜果蔬菜,都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成為直觀教具。比如在學習植物學中藥用植物這一知識點時,可利用校園內槐角、黃瓜、蘋果等進行直觀觀察。很多學生反映平常對蘋果比較熟悉,但是在橫切后所觀察的胎座類型還是首次體驗。因此,選用這些學生熟悉的植物可以加深他們的理解,也培養了學生隨時隨地多觀察、多思考的習慣。
與相關課程相聯系
藥用植物學課程開設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學好中藥學,所以,在教學過程中,緊密與中藥知識結合是藥用植物學較高的要求,在授課中需要隨時注意兩者知識的關聯講解。例如在十字花科植物講解中,除了白菜等生活中常見植物外,還要重點講解植物菘藍,其根入藥稱為“板藍根”,其葉入藥稱為“大青葉”。在講授植物器官根時,告訴學生根類藥材多具有滋補的作用;為什么根類藥材具備滋補之效呢,因為根是植物的貯藏器官,植物利用根的貯藏物質為下一生長期的生長發育做好儲備,這些貯藏物質肯定是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精華物質,人們利用它作為中藥,這些物質作用于人體,就產生了很好的滋補作用;所有的“參類”中藥,都是植物的根,根以補氣、補血、補陰為主;為何無補陽之品? 因為根都生長在土壤之中,土壤是一個陰濕的環境,在這個環境中生長的部分與環境同化后,也就必然產生這種偏陰之性,因而缺少補陽之品。這樣講解后,學生在學習中藥時也會聯系藥用植物學的相關知識點,從而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。
將上述幾個小技巧引入藥用植物學教學后,相信學生更容易接受這門課程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從點滴做起,從“改變一點點,一點點改變”做起,讓我們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,讓我們的課堂漸漸精彩起來,在不知不覺中駛向理想的彼岸。
版權所有 ?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
魯ICP備19002624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99202000155號
地址:山東省泰安市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天路999號
電話:0538-8942576、8941676
技術支持:滕州信息港
網站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