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“文明用語?共建和諧校園”的倡議書
作者:學工部點擊數:270 次日期:2025-05-20
親愛的老師、同學、家長朋友們:
語言是文明的載體,禮貌是素養的名片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禮儀是宣示價值觀、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”。作為新時代青年,我們既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,更是校園文明的塑造者。然而,當前校園中仍存在言語粗鄙、網絡用語失范等現象,不僅損害個人形象,更與和諧校園的建設目標相悖。為此,我們向全體師生及家長發出如下倡議:
一、明辨是非,固思想之基
不文明用語影響深遠,不容忽視。它似無形利刃,會斬斷情誼紐帶、激發矛盾沖突;如微小塵埃,會污染校園環境、降低文明水平;在網絡空間里,更可能升級為語言暴力,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。我們需從思想層面高度重視,讓文明用語成為內心的自覺追求與行動指引。
二、知行合一,踐行禮儀規范
(一)以禮修身,彰顯素養
遇見師長,主動熱情問好;受到幫助,真誠衷心致謝;冒犯他人,及時誠懇致歉。讓“請”“謝謝”“對不起”,這些文明詞匯成為日常交流的常用語,用溫暖的話語傳遞善意與關懷。
(二)凈化表達,文明交流
堅決抵制粗俗語言,杜絕使用侮辱性綽號,在公共場合注意控制音量,輕聲細語。在網絡世界中,更要遠離低俗內容,用優雅、積極的語言傳遞正能量,營造文明的網絡交流氛圍。
(三)理性溝通,化解矛盾
遇到分歧時,先保持冷靜,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,以尋求共識。在溝通中,做到以理服人、以情動人,讓文明溝通成為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。
三、榜樣示范,共筑文明校園
主動關注身邊同學的用語情況,發現不文明表達時,用友善、恰當的方式進行提醒和勸導。積極投身文明主題活動,通過班會、校園廣播等渠道,分享文明故事,傳播正能量,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氛圍。在師生互動過程中,教師要發揮以身作則的作用,使用規范、文明的語言,為學生樹立榜樣;家長也應注重言傳身教,在家庭中營造文明的語言環境,讓文明習慣從小養成。
四、清朗網絡,守護精神凈土
自覺遵守網絡禮儀規范,不傳播不當言論,不參與網絡暴力行為。在網絡上理性表達觀點,以事實為依據,用邏輯進行論證,共同構建健康、有序的網絡環境。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網絡行為,引導他們遠離低俗內容,培養正確的網絡使用習慣,做文明的網民。
同學們,讓我們從每一句話、每一次交流開始,用文明的語言裝點校園,用禮貌的態度溫暖人心。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成為文明的積極踐行者,每位教師都能成為文明的傳播使者,每位家長都能成為文明的示范榜樣。讓我們攜手共進,共同譜寫新時代的文明篇章,為構建文明、和諧的校園和社會貢獻力量!
山東醫藥技師學院學生工作部
2025年5月20日
版權所有 ?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 魯ICP備19002624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99202000155號
地址:山東省泰安市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天路999號 電話:0538-8942576、8941676
技術支持:滕州信息港
網站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