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案例8.19】2012年6月,北京市某重點大學在讀研究生張某通過QQ搜索“算命”,選擇了搜索結果中的一名男子楊某加為好友。加完之后,楊某主動和張某說話,問有什么困難,他可以幫助張某。張某就向楊某提出,自己能否和已婚男友黃某最終在一起。楊某在問過了張某的出生年月以及感情經歷等私密問題后,最后告訴張某因為張某的“邪欲”太重,和黃某將很快分手,他可以幫助張某避開,但是做法事需要700元錢。張某為求得心理安慰,也覺得幾百元錢不算多,就于第二天將錢打給了楊某。當天過了兩三個小時,楊某告訴張某法事已經做好了,劫難已經消除。此后,楊某又多次以為張某做法事,幫助其和黃某和好在一起為由,讓張某先后匯給了其十余萬元。其間,楊某還向張某提出,因為張某的“邪欲”太重,必須前往福建找楊某去除“邪欲”。已經上了賊船的張某無奈錢已經給了楊某,先后三次被楊某騙至福建,并利用蒙騙手段與張某發生了性關系。直到2012年12月,在多次匯錢給楊某、去福建找楊某之后,張某終于省悟過來自己落入了詐騙陷阱,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。2014年1月,福建警方將楊某抓獲并移交給北京警方。原來楊某是一個無業游民,根本不會什么算命,在QQ上認識了張某后才計劃實施了騙財騙色行為。
盡管網絡、電視和報紙等媒體關于防范網絡詐騙的報道鋪天蓋地,但是網絡詐騙的相關案件依然高發、多發。一方面,是因為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和技術不斷翻新,令受害者防不勝防。另一方面,則是因為犯罪分子牢牢抓住了受害者貪婪、單純、僥幸、盲從的心理弱點。因此,防范網絡詐騙要重點從這幾點入手:
一是不輕信。不要輕易相信互聯網上中獎之類的信息,不要輕易相信互聯網上來歷不明的測試個人情商、智商、交友之類的測試軟件,不要輕易相信網上公布的快速致富竅門等信息。當好友在QQ上提出借錢、轉賬等經濟要求時,一定要非常慎重,不要輕易相信,要通過當面或打電話等方式求證確認。
二是不大意。不要接受陌生人發來的圖片和鏈接,即使是熟悉人發來的圖片或鏈接,在覺得有些突兀和蹊蹺時,也不要輕易打開。對于那些要求你提供銀行卡號與密碼的網站一定不能大意,要仔細甄別,嚴加防范。一旦發現域名多了后綴或篡改了字母,就一定要提高警惕。
三是不嫌煩。QQ用戶在發現自己密碼被盜后,要設法盡快改掉密碼。若無法改密碼,則要將被盜情況及時告知QQ網友,防止不法分子假冒其名從事違法犯罪活動。在當當、淘寶等網站購物時,要仔細察看。看賣家的信用值,看商品的品質,并貨比三家。一定要用比較安全的支付方式,而不要怕麻煩,采取銀行直接匯款的方式。
四是不貪利。對明顯價格低的商品要長個心眼,這類商品不是一個騙局,就是以次充好。所以,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要輕易上當受騙。
五是不僥幸。不要在網上購買手機監聽器、畢業證書、考題答案等非正當產品。在網上叫賣的這些所謂“商品”,幾乎都是騙局,不要抱僥幸心理,更不能參與違法交易。
版權所有 ©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 魯ICP備19002624號-1 魯公網安備 37099202000155號 技術支持:滕州信息港
地址:山東省泰安市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鳳天路999號 電話:0538-8942576、8941676